close

小傢伙出生第11天,生產那天的記憶已如遠古時代般飄渺,產檯上信誓旦旦說這麼痛不可能會忘記的我,突然明白為什麼其他人會願意繼續生第二胎,趁著還有記憶的時候,來說說荷蘭懷孕生產的這些那些。

之前有朋友問我在台灣生好還是在荷蘭好,我從來沒有生過、也沒有經歷過台灣的懷孕相關醫療體系,第一次生產就在荷蘭,所以其實無從比較起,只是想起不久前台灣熱烈討論的溫柔生產議題,想寫點什麼和大家分享,在荷蘭生產的流程細節,別的部落格已經寫過了,我就不多做贅述,簡要來說,發現自己懷孕之後,首先通知家庭醫生(huisarts),之後挑選助產士(Verloskundige),然後預約產後照護的公司(kraamzorg),這些除非有意外狀況,費用保險都會給付,所以選定之後要記得通知保險公司。原則上超音波只會照三次,12週、20週和32週,其他產檢則是都和助產士碰面、生產時也都是助產士負責,基本上孕程順利良好的話,從頭到尾都不會遇到婦產科醫生。

這狀態聽起來很讓人緊張,尤其是聽聞許多台灣產檢和生產的狀況,自己挑醫院阿、選婦產科醫生之類的,我一開始也是,可是實際經歷一回後,對於這樣的安排滿意也可以理解,荷蘭非常謹慎和小心的在處理醫療資源的分配,且認真的相信懷孕不是生病,孕婦不需要被當成病人來看待,所以如果評估都沒有狀況,生產風險很低,那自然就沒有醫療介入的必要,第一線助產士都受過專業的訓練和實習,足以面對沒有突發狀況的生產過程;但孕程中,如果出了任何一些問題,要看醫生還是看得到的,好比我前期出血,後期有胎盤低置的問題,前前後後照了也是快十次超音波,看了婦產科醫生不下十五次,最後被要求得在醫院生產,由第二線受過更多醫療訓練的助產士協助生產,結果因為擔心大出血,還是出動了婦產科醫生;換句話說,沒有看到醫生是好事,表示狀態很好,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地方。

說到生產地點,荷蘭是世界罕有居家生產比例較高的國家,大約有30%的女性選擇居家生產,之前耳聞謠言指出荷蘭人都要在家裡生,其實是錯誤的,荷蘭對於懷孕婦女的態度,是提供個人選擇的自由,可以選擇在家生、在水池生、在生產中心、在醫院等等,只要事前評估風險無慮,任何一樣選擇都是會被尊重的,也不會有人質疑你為什麼要這樣不要那樣;就如同生產過程當中,止痛藥物的提供也是有選擇的,雖然多半會鼓勵不打止痛的自然生產,像我產前教育被洗腦的非常徹底就沒有使用任何止痛,但是藥也是有的,除了台灣普遍的無痛注射,還有其他大概三四種止痛方法,在使用之前,助產士或醫生都會清楚說明止痛程度和其副作用,然後可以自己決定要或不要及哪一種;至於台灣風行的剪會陰、灌腸、剃毛,則都沒有這回事,產程速度正常、呼吸用力調控得到,會陰出現傷口的比例其實不高(雖然本人因為產程很短、生太快被縫了兩針),然後生小孩用力的時候排尿排便都是自然人體現象,沒什麼好擔心的;產檯上,用力的方式也可以選擇,要四肢著地、坐著、蹲著、側躺都可以,躺著其實是最難用力的,我生產之前決定要蹲著生,結果寶寶出來得太快,還躺著已經生完了.....

產後雖然沒有台灣做月子的習慣,荷蘭的產後照護簡直就是天賜的祝福,看護會在生產當天或隔天抵達家裡,提供八天左右共約45小時(看保險公司,時數可能有差)的居家照護,除了像是私人教練那樣,帶著我們一步一步學習初生嬰兒照護,教我們所有新手爸媽該有的技能,還幫忙洗衣拖地打掃家裡,需要的話也可以煮飯、購物、照顧家裡其他孩子,我們因為媽媽會準備特定月子餐飲的關係,看護於是主動擴大打掃範圍,每天刷洗浴室廁所,那幾天家裡的洗衣籃永遠都是空的,衣服總是洗好烘乾燙好折好擺在衣櫃裡,如同其他荷蘭式的處事風格,看護不會強加自己對於嬰兒照護的偏好在新手父母身上,每次要做什麼,都會問我們比較喜歡怎麼樣子;我不知道台灣月子中心是什麼樣的服務,但是可以待在自己家裡,有人提供協助卻不過份介入,對我們來說,實在是最好的狀況。

順便說,這裡產檢不量孕婦體重的(除非是一開始就過重,有醫療需求須追蹤),因為孕婦體重無法真實反應孩子的狀況,然後在這個運動風氣盛行的國家,好像也沒有什麼需要特別被叮囑的必要,我整個孕程增加12公斤,產後十天只剩下三公斤還掛在身上,孕期和產後,都只有遠在台灣的親朋好友和我媽,會一直叮嚀我注意體重,小心身材,來照顧我們的看護奶奶,則反覆跟我說,唉呀你這麼小一隻(我有172啊),奶還是很夠啊,要持續注意營養,好好照顧身體。

荷蘭雖然沒有台灣那樣免費的媽媽教室可以參加(說不定有,只是是荷文的我不知道),但有非常多,各式各樣的付費課程可供選擇(有些保險會給付),從各種孕婦運動健身瑜珈游泳、到產前教育、伴侶準備、哺乳需知,都有非常詳細的、有系統性的課程提供,我和p先生一起參加了三種課程:ㄧ個是連續七週,每週兩個半小時,把生產的過程和初生嬰兒的照護,非常詳細的從頭到尾講了一遍;第二個課程,則是教伴侶如何幫孕婦按摩、協助孕婦調整呼吸止痛之類的類瑜珈冥想課程;第三個則是母乳推廣中心的課;我喜歡這些課程把我們準備得很好,因為準備充分,所以事情真的發生時一點都不緊張,我們從容的去了醫院、知道每件事情將要發生的順序、大家都很溫柔很冷靜,生完之後我在產檯不被打擾的和p先生一起抱了女兒整整兩個小時,那是讓孕期一切不適都非常值得的兩個小時。

我打從心底喜歡這樣讓人安心,尊重個人選擇自由的環境,知道不管自己做出什麼決定,都有強大的支援體系在背後保護著我們,是一個十足讓人放鬆的狀態;我也喜歡荷蘭人不把懷孕當生病的態度,我每天趴趴走,騎腳踏車、運動、游泳,愛吃什麼吃什麼,想做什麼做什麼,從來沒有人跳出來,跟我說不能這樣那樣,所以在整個過程裡心情始終非常愉快,一直到得用台灣的方式做月子

謝謝p先生始終非常溫柔、負責和堅定,懷孕過程悉心照護,在我陣痛和生產的時候,如課程指導的,在我耳邊領著我呼吸,讓我分散許多疼痛的注意力,孩子出生這幾天,除了餵奶這件事無法插手,其他通通一手攬下,以致媽媽我到現在還沒換過寶寶尿布,好老公無誤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荷蘭 生產 懷孕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gg 的頭像
    magg

    聽見鬱金香

    ma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