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才陪著P先生想家,算數端午節來到的日子,這次換他陪著我想家,只是這個節過完,P先生真的要回家了。
家人自廈門回來,完成我已經好幾年沒得參與的年度家族旅遊,爸爸從美國稍來MSN,說好久沒聽到我的聲音記得打電話回家,我在螢幕這頭噙著淚,不清楚自己執傲的原因,到底是為了什麼不安排假期回台灣,其實很想家的阿,明明,就很想回家的阿。
早早就跟阿嬤問了粽子的食譜,不,正確地說,應該是七年前去加拿大的時候就問了,當年沒有派上用場,因為端午節來臨之前,梅格早已任性的提早飛回家鄉,食譜一直存著,電腦更新重灌換了好幾台,阿嬤的口味一直跟著我,去年愛丁堡台灣同學會,貼心舉辦了包粽子大會,才猛然想起這件事,鄉愁縷縷,念的是人聲鼎沸的熱鬧,醬油醃漬的香菇、大油拌炒的糯米、親手釀造的菜脯;於是按照慣例,悉心備料,早早號召集合了朋友,星期六的傍晚,竹葉飄香,P先生什麼都沒有說,早早跟我預習了好幾遍傳統,做足了來者全是台灣人的心理準備,陪著我當主人招待客人,忙進忙出,也親自下場包了幾個,一弄出興趣,雖然累癱卻什麼都沒說,隔天,又陪我追加訂單多做了三十來顆,家鄉味沒有治癒寂寞,端午過後的那週,梅格整個人陷在想家的黑洞裡。
這位先生什麼都沒說,任著我撒野胡鬧,因為一點小事追著他出氣,半夜做惡夢哭著驚醒,他完全基於反射的反身抱著我說,寶貝對不起,沒能讓你心安,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,我們從明天開始,每天都吃台灣菜吧,好比那個紅色會辣的蛋白質(是麻婆豆腐,笨蛋),或是那個黑黑會辣的麵還有湯(是維力炸醬麵,笨蛋),不然三角型的飯糰也可以(是粽子,孩子),喔,還有咖哩,各式各樣的咖哩,我最喜歡吃咖哩了(好是好,但是咖哩不是台灣菜阿)。邊哭邊笑,恍惚間我又睡去,再怎麼堅強獨立,勇敢漂泊無數年,家鄉或者是永遠都無法征服的柔軟吧。
P先生找到短期實習生的工作,媽媽打電話來希望他開工前可以返家一趟,對他的爸爸媽媽來說,兒子這一離家,怕是再也不會回希臘了,P先生皺著眉頭問我該怎麼辦,理智告訴他不該逃避問題,在怎麼樣都是自己父母,應該要好好把握溝通的機會,可是情感上卻非常焦慮,總覺得回去又是一場嘶吼與淚水交雜的鬧劇,好像應該要說什麼,卻不覺得自己有立場在這個話題置喙,異國戀情的偏見已經夠深,要和傳統價值對抗,讓希臘男人未成年就離家討生活,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舉措,一直都記得,P先生接到錄取通知那天,媽媽在電話那頭聲嘶力竭,我用枕頭蒙著頭也無法迴避,是不是要長大很難,看著孩子長大更難阿。
總之他要回家了,三個月前,像是負氣離家出走的先生,要回家了。